2015/7/6

[台南]日系料理逸品鰻魚丼店家 - 鰻丼作

今天這家店「鰻丼作」是東尼參考自己老同事的用餐資訊之後,所設定的一個拜訪標的。 其實「鰻丼作」所在位置,距離東尼的住所相當近。騎車只需不到 5 分鐘就到了。 利用電話訂好位置之後,東尼就利用Google來瀏覽一些店家相關資訊及評價做為參考。 當然對於網上Blog的品試內容我還是會當成參考,一切都是自己實際品嚐最清楚。 近期,台南有許多店家都會保留房子外觀及原貌,僅在店家內部裝潢上加以改變。 不管是咖啡館,甜品店,小吃店 ...等等。都會在這些部份著墨,是否喜歡就端看每個人。 「鰻丼作」本身位在永福路的小巷弄間。一般來說外地人不太容易找到(你也是好嘛~) 加上台南很多巷弄根本沒有指標,虧得東尼本身路感還不差,不然還真的要花點時間咧。 到店之後,首先門口有一本記錄簿,紅色是讓有預約的客人觀看,藍色則是現場直接排隊 的客人登記的紀錄簿。但是這一點讓東尼來抱怨一下,店家既然開放了電話訂位這個選項。 然而在紅色的已訂位記錄簿中,卻沒有預先登錄客人名字,還要求客人自行再填寫一次。 這一點在接待上真的有失服務業待客的精神,如果我是個未預先訂位臨時訪店的客人。 要求登記是合理的,這一點我可以理解。但既然客人已經完成預約就不應該再讓客人登記。 然後店家菜單的式樣也是正反二面標示,主要分為「壽司」,「生魚片」,「丼飯」, 「炸物」,「烤物」及「限定料理」。或許考慮到翻桌率的關係,在店外排隊等待的當下, 店家會要求客人直接參考菜單進行點菜,一旦點單完畢進入店內就無法再進行加點程序。 關於這一點我個人倒沒有太多意見,至於看倌們能否接受店家這項規定當然就見仁見智了! 待東尼思索好一陣子並點完單之後,稍事一會,就由店家領入店內直接就座了。 這一晚,東尼點了店家招牌的「鰻魚丼」, 一份「炙燒干貝」及一份「鹽烤車海老」(明蝦) 首先「炙燒干貝」上桌,份量好少~~!!!好一個「懷石料理」啊 ~ 擺盤真是...。(我的錢包想哭) 干貝表面微微使用火槍炙燒,不過講真話,我個人覺得(炙燒)對口感沒甚麼太大作用。 主因干貝本身不是魚類油脂豐富類別的海鮮,因此炙燒本身並不會讓貝肉變得緊實。 我個人反而覺得炙燒只表現出干貝纖維的輪廓感,對於口感增加恐怕沒有太大助益。 當然干貝本身尺寸較大,所以夠Q彈,口感上也蠻不錯的。搭配柑桔醬油讓口感提升。 但是最終的食感會覺得驚喜感沒有很強烈的感覺,只可以算一道小品嚐鮮可有可無。 在日本有一種說法是,在夏季來臨的時候,要吃鰻魚飯補充精力。(哎 ~ 別想歪了) 所以日本有「土用丑日吃鰻魚」這樣的說法,就是指在夏季最熱的時候吃鰻魚進補。 和在台灣所講的冬令進補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文化不同,對於進補方式各有巧妙不同。 回到正題,接著店家送上今晚的主角 - 「鰻魚丼」。整個外盒大小與外面鐵路便當相仿。 打開外盒,展現在面前的就是淋上鰻魚醬汁的白飯上面平鋪著二片炭烤鰻魚。 在餐盒裡面角落在小鋪上幾片紫薑片(嫩薑)讓人搭配著鰻魚及飯一同入口。 炭烤鰻魚的厚度約在 2 公分左右,因為店家採用關東式先蒸再烤方式,所以入口十分鬆軟。 也因為使用蒸煮的關係,店家也輕易的將鰻魚本身的軟刺給剔除十分乾淨,十分貼心。 店家也依循日本當地的習慣,把鰻魚烤汁淋在白飯上,而醬汁本身微甜而不死鹹。 味道本身也並不厚重,因此搭配起來十分好入口咀嚼,白飯本身也算十分香Q。 如果您想要依循日本當地的習慣的話,店家也有提供山椒讓您在鰻魚丼上提味。 山椒香氣搭配鰻魚烤汁的香甜,吃起來又有一種不同的風味,口感不錯...

詳閱內文
Pages (8)1234567 Next »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