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早先所發的海鮮餐廳食記,說真話,還是路邊攤美食對我的誘惑比較大。 獅城出差最後一天雖然我早早回到飯店休息等待隔天班機回台。 但還是趁記憶猶新之際,整理了一些會議報告。 否則深怕會疏漏了細節,所以忙到了9點多才外出晚餐。 這趟新加坡出差之旅,雖不是我第一回到過新加坡, 既然得解決民生問題 - 吃飯。我還是偏好當地街邊美食。 除了Maxwell Food Centre麥士威美食中心外。 新加坡另一個美食區應該是Lau Pa Sat老巴剎美食中心了。 比起來老巴剎更像極台灣傳統的夜市般的攤位一條街。 Pa Sat (巴剎) 是馬來語中 「市場」的意思。 而老巴剎是建於1894年的百年維多利亞式建物。 在老巴剎外,你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點好東西,找個位置恣意的享受美食。 如何?這種場面很壯觀吧?這堆待烤的沙嗲。 (是想嚇唬誰?) 沙嗲(Satay)其實也是馬來語。我想我們不需要那麼考究它來由。 就把它想成我們在台灣可以看到的蒙古烤肉串就對了。 差異僅是花生沾料及醃漬的辛香料不同而已。 老巴剎的沙嗲點餐一般來說算「份量」的。可以混搭各種肉類。 分為 S,M ,L 三種分量,且價位也不算便宜。 (新加坡物價高嘛~) 當然我只有一個人,所以能單點的(0.6元新幣),我可不想撐破肚子。 哎呀~畢竟我太過「落漆」,所以商借同桌的台灣遊客他們點的餐來拍照。 當然,沙嗲就是沾料的花生香氣搭配醃漬的辛香料相當不錯。 因為我去老巴剎真的時間已經很晚,我不太敢點太多。 (在那麼晚才吃飯,能不長肉嗎?泣~) 所以如果有朋友往新加坡一遊的話,我會建議考慮到此嚐嚐南洋風味的沙嗲。 Lau Pa Sat 老巴剎 18 Raffles Qu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