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的日劇梗,刑警在對疑犯詢問口供釐清案情之時,最喜歡用「カツ丼」(勝丼)。 來讓疑犯吐實,而日本人也相信比賽或是考試之前吃炸豬排,可以討吉利。 所以炸豬排丼也是日本最道地的國民美食之一了。 不消說,這又是東尼我網路上找到的店家。誰叫外食族的我住所是無法自己煮飯的。 偏偏我又不想連二餐/三餐都吃同樣東西的人,總希望用餐的式樣上能多一些變化。 因此多半都是利用晚餐時間來安排悠閒的用餐,如果人太多要換其他店家也自在多了。 網路上看到這家店,被讚許有著很高的性價比(C/P值)。 細想東尼是窮光蛋,月光族。 所以也走不了甚麼高級餐廳,但其實在尋常巷弄間就可以找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好味道。 所以利用下班返回自己住所的路程中,我來到這家小店,「京都日式丼飯專賣」。 逕自停好了車子,進入店內明顯發現位置並不多,但卻早已坐滿許多客人了。 信步走到小桌邊,拿起了菜單細細端詳了店家的菜式。 「京都日式丼飯專賣」的菜式包含「丼飯」類,「定食」,「烏龍麵」,單點菜色。 價格最高是 110元,算十分親民平價的價格。 這次東尼我直接點了丼飯類的「招牌豬排蓋飯」(80元)做為晚餐。 好吧。又是一碗讓東尼我傷心的味噌湯,沒豆腐......(泣~) 算了... 稍待片刻後,店家送上了「招牌豬排蓋飯」。 哇 ~ 半熟蛋。真是....太好了。我就愛這種軟嫩的口感啊~ 這個畫面真的太......犯規了!!(嗶~~) 日式醬油醬汁煮出了襯底洋蔥的自然的甜味,隨著豬排淋在白飯上。 讓米飯上沾附著甜甜的醬汁,滲透入米飯其中。 其實身為台灣人,我自己對日本人這種將炸得酥脆的豬排再丟入醬汁中。 讓酥脆的麵衣都軟化的作法,還是不能理解。但這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 店家也是依循日本道地的烹調方式. 當然麵衣是不可能會酥脆了。 豬排本身並沒有因先炸後煮而變的柴或老。仍是保有軟嫩的口感。 不過當然,豬排本身的肉汁也流入醬汁之中,無法有那種 Juicy的口感。 不過半熟蛋包裹著豬排也補上了滑潤的口感。 這也難怪在日本做這類類似滑蛋的餐點,通常都會將蛋液分二次加入日式醬汁之內。 主要是要起鍋前讓二次淋入的蛋液造出滑蛋的口感來輔佐豬排所消去得酥脆感。 東尼為了變化口味,所以加了七味辣椒粉。微微的辣味也可以引領出不一樣的甜味。 這個部分讓我更加好奇,想嘗試店家的「親子丼」(90元)。所以又在另一晚造訪了店家。 這一次我就直接點了「親子丼」(雞腿)。 相較於肉質較軟嫩的豬排來說,雞腿肉本身就較為緊實。 日式醬汁也比較不完全滲入雞腿肉中,不過雞腿肉本身的肉汁也保有的相當不錯。 且不同於豬排裹粉先酥炸,店家先將雞腿肉煎熟表面,鎖住肉質及肉汁。 因此吃來也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味. 雞肉的肉汁與日式醬汁的混搭。 或許這也是日本人會那麼喜歡「親子丼」的原因吧? 日本的平民美食之一, 「丼飯」。雖然簡單,但也可以讓這滋味常駐人心中。 雖然豬排肉或是雞腿肉不是像日本的部分店家強調什麼黃金豬,鹿兒島黑豬,三大地雞。 不過想想,只要調理得當,簡單就有好味道。...